飞机上的社会人儿

上个月某个航班上,我坐在公务舱第二排靠窗。

旅客上齐,旁边坐了一位满身名牌的大哥,黑色的路易威登上衣,一条叫不出名字但看起来比较浮夸的裤子,一双密密麻麻的路易威登运动鞋,体型粗壮,留个圆寸,脖子上挂着条链子。

这身装扮,作为乘务员这些年来肯定都见过很多。。

但我总有种先入为主的错觉。

就是这么一身的“社会人儿”——以貌取人的话——你说他素质高吧,他太不拘小节,穿鞋踩壁板,脱鞋摆弄大脚。

电话铃声巨大,打电话的声音也巨大,似乎他通话靠的是嗓门吼给对方听一样,总之不是很讨喜。

但若要说他素质差的话,又谈不上,那天航班延误了,他不仅不挑理,后面旅客跑前面来找茬,人家还敢仗义执言,花臂只需轻轻一挥,就能熄灭对方的嚣张气焰。

虽然这个话题确实是以貌取人,但也不至于敏感到不能聊——就好比我在心里打量着他,他说不定也在打量着我。

在任何的场合里,每个人都会对同处此刻环境下的其他人进行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。

我去饭店吃饭,左边坐着一家三口,右边五个壮汉喝的七荤八素,那我肯定选择坐在左边的座位,而工作人员也是一样。

空乘这份工作,每天面对的都是陌生人。

没时间了解对方是谁、从哪来、做什么,总不可能让旅客先提交一个自我介绍。

所以,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乘务员的“心理准备”。

我们会下意识调整语言的温度、肢体的边界、甚至脸上的肌肉控制,去适配对方可能给我们的反馈强度。

这种预判,不总是对的,但是一种很实用的职业本能。

在飞机客舱这个场景里,乘务员也在“防御性社交”中学习生存——有些人我们可以多问几句,有些人我们最好还是“别多嘴”。

而这位社会人儿,却恰恰就处在一个让人“判断失灵”的区间。

他不讨喜,但不惹事;他座椅弄的乱糟糟的,但不无理;他看起来不客气,但对人其实没恶意。

你说这是乘务员最怕的那种“隐形炸弹”吗?

不像。

但他这种状态,确实让我们这些靠判断和经验过日子的从业者,一时之间无所适从。

乘务员来收餐盘,他双手举起,频频点头,表现的很是客气。

后来快落地时,后面有旅客微信铃声响起,他立刻回头,怒目而视:不知道关机吗?

声音不大,但带着一种压住怒火的克制。那中年西装男子本来还嬉皮笑脸,被这瞪一眼,立刻识趣的把手机收了起来。

坐在前舱的乘务员探出头来,又解开安全带起身来到我们身边,社会大哥也不抬头,似乎刚才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关一样。

乘务员又用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我,我微笑着摇了摇头,她快速回了座位,接着广播声音响起:女士们先生们,飞机正处在下降的关键阶段,请确保您的手机已调至飞行模式。

大哥身体往后靠了靠,扬了扬头。

我当时想,这人到底是个什么组合包?明明第一眼让人敬而远之,结果一路飞下来,倒像是最守规矩的那一个。

(原谅我在飞机上内心戏总是如此之多)

飞机落地,滑行停稳,我着急起身拿行李。看他坐着稳如泰山,我说:不好意思,我出去一下。

他不满的瞧我一眼,说:急什么?不用急。

我说:我想站一会,坐久了。

他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,把腿挪到了一边。

那么多年飞行下来,乘务员的确练出一种“看人三秒”的本事——从穿着、语气、动作到眼神,都在快速扫描。

可这样却容易忽略那些复杂又真实的人。

比如这位社会人儿。

在很多人眼里,他都是一副“社会”的模样,但他的“社会”,恰恰是一种边界分明的秩序感。

坐飞机的人千奇百怪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我们看见的那一面,只是他为了暂时适应这个场景而展示的那一层壳。

你说他是不是个普世意义上的“好人”,我无法判断,但我知道,如果飞机上真遇到点事,他大概率是那个敢站出来的帮忙的。

而我愿意相信,这世界上的很多人都和他一样,外壳可能有点凶,内核其实很温柔。而这样的温柔,不止属于他一个人,也藏在无数飞行旅途中那些被我们误解、低估、甚至忽略的身影里。

如此说来,我们以空乘之身在忙碌的飞行中,不断打破偏见、不断修正认知、不断重新认识人,同样也是人生里难能可贵的经历。

只是要提醒自己:有些人,你若只看一眼,可能会看错一生。别着急释放善意,也别着急收起善意。

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停机坪”(id:tingjiping789),作者:停机坪大表哥

站务

全部专栏

OSZAR »